|  麦粉们!AI实战落地第十弹重磅来袭! 
 
         昨天咱们深入探索了Copilot与Agent这对智能“黄金搭档”的运作奥秘,知晓它们如何协同增效。但要想让它们在业务中真正大展拳脚,还有一个关键问题——如何让大模型安全高效地连接万物,打破数据孤岛的束缚呢?今天,答案揭晓:MCP协议! 
        在正式了解MCP之前,先来巩固一下大家对智能双引擎的核心认知吧!发布后三天内全对的前三名将获得20麦豆的奖励哦!(答案藏在前面【通俗的讲一下Copilot和Agent核心区别】宝藏帖中) 
  AI知识小问答(知识巩固)
 1、Copilot与Agent最核心的区别是什么? 
 A. Copilot按指令执行,Agent按目标自主行动 
 B. Copilot成本更低,Agent部署更复杂 
 C. Agent依赖人类输入,Copilot完全自主 
 D. Copilot能连接外部工具,Agent仅限单一场景 
 2、下列哪项是Agent的典型能力? 
 A. 严格遵循用户分步骤指令 
 B. 仅使用预设模板生成结论 
 C. 需人工审核所有决策 
 D. 自主分解任务并调用工具达成目标 
 3、Copilot最适合以下哪种场景? 
 A. 零干预的自动化工厂运维 
 B. 医生需要AI辅助撰写诊断报告 
 C. 股票交易系统自主操盘 
 D. 城市交通系统实时调度 
   
         当Copilot与Agent为业务注入智能动力时,数据孤岛却成了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“拦路虎” 。不同系统之间需要定制化接口,这就好比电器的插头和插座规格不匹配,导致大模型难以与各种外部数据源和工具顺畅连接。不过别担心,MCP协议就是破局关键  ! 
   
  通俗介绍下MCP (今日学习)
         MCP(Model Context Protocol,模型上下文协议),旨在统一大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和工具之间的通信协议。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当前AI模型因数据孤岛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潜力的难题,MCP使得AI应用能够安全地访问和操作本地及远程数据,为AI应用提供了连接万物的接口。 
 更通俗一点地讲,之前大模型想接入各种不同的外部数据、具都要有一一对应的“接头暗号” 
 
 
         现在,MCP就像一个“万能插座”让各种需求都能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和大模型对接实现“即插即用”。 
 
 
         MCP这个“万能插座”包含多个组件核心是Host、MCP Client和MCP Server它们彼此之间关系紧密。 
         Host=内置了MCP Client的应用程序,可以是APP、Agent、Web应用、桌面应用等等形态; 
         MCP Client,是大模型与MCP Server之间的桥梁; 
         MCP Server,负责处理来自MCP Client的请求,并调用各种资源,返回相应的结果或数据。 
   
 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