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麦粉们注意啦!本期技术经验分享神帖【用SmartBI玩转Top N分析,轻松揪出数据"尖子生"!】藏着三个关键问题的答案,找到它们就能赢取20麦豆!但要注意——只有最快提交且全对的前十名才能获奖哦!
小Tips:
如果审核不通过,不一定是答案不正确,更可能是没抢到前十名哦,任务结束后会在该任务详情公布答案~
PS:任务领取后,需要在9月22之前完成,超时则自动提交,请注意有效时间~
Ready go!
A. 在数据模型层编写MDX语句,创建一个名为“Top 5产品”的命名集
B. 使用计算度量,编写包含TOPCOUNT函数的公式来计算排名
C. 在仪表盘中拖入一个表格组件,添加产品名称和销售量字段,然后对销售量字段设置「降序排序」并限制显示5条数据
D. 使用ETL工具对源数据进行预处理,将产品按销量排序并只保留前5条记录
【答案】C
【答案解析】:选项C 直接描述了文档中“实现方式一:表格/图表直接排序”的核心步骤。这种方法通过在可视化组件上直接进行排序和条数限制,操作简单快捷,非常适合在报表或看板上进行快速、临时的Top N分析,满足题目中“制作过程简单直接”和“直观呈现排名”的要求。搭配条形图可以完美实现视觉上的直观效果。
选项A 和 选项B 都属于“实现方式二:创建命名集”的范畴。这种方法虽然更规范、可复用,但需要进入数据模型层进行配置,步骤上不如方式一直接快捷,更适合需要多次复用的场景。
选项D 是一种ETL处理方式,它修改了底层数据源。这不符合数据分析中“按需分析”的敏捷原则,且一旦需求变动(如想看Top 10)就需要重新处理数据,非常不灵活,绝不是最快捷的方法。
A. 在图表组件中直接对数据进行排序并限制条数
B. 在数据模型层创建“命名集”来定义Top N规则
C. 使用计算度量手动编写排名公式
D. 在ETL过程中对源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排序
【答案】B
【答案解析】在数据模型层创建“命名集”是最高效的方法。命名集作为一种可重用的业务逻辑,一旦定义好(例如:销量Top 10的产品集合),就可以被多个不同的仪表盘、表格或图表直接拖拽使用,避免了在不同地方重复配置相同的排序和筛选逻辑,真正实现了“一次创建,多处复用”。
A. TOPCOUNT:用于获取全局前N名
B. EXCEPT:用于排除某些成员
C. GENERATE:用于遍历每个区域并分别计算其Top N
D. UNION:用于合并多个集合
【答案】C
【答案解析】GENERATE函数的作用是遍历一个集合(如所有区域),并对集合中的每一个成员(如“东北”),执行另一个指定的表达式(如计算该区域下产品的Top 10)。它是实现“分组内Top N”或“本地Top N”的关键函数,确保了每个组别都有自己的独立排名,而不是一个所有数据混在一起的全局排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