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02 | 体系篇:构建“战略-业务-数据”三层指标体系》
还在为“数据孤岛”和“指标打架”头疼吗?业务员一个问题,IT跑断腿,报表对不上… 别急,破局的钥匙来了!

在上一篇《背景篇》中,我们探讨了证券行业的数据困局:数据虽多,却难以转化为决策价值。传统工具无法满足敏捷决策和精细化运营的需求,而AIChat通过自然语言交互,正成为破局的关键。但要让AIChat真正“听懂”业务、输出精准洞察,离不开一个坚实的底层支撑——“战略-业务-数据”三层指标体系。
一、为什么需要三层指标体系?
在没有体系支撑的情况下,数据往往散落在不同系统、不同口径中。业务人员提一个简单问题,如“高净值客户数量增长但户均资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?”,可能需要跨多个部门、查多张报表才能解答。
而三层指标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:
对齐战略与执行:确保数据指标直接服务于公司战略,避免“数据孤岛”和“指标歧义”。
提升响应速度:业务人员无需理解底层数据表结构,通过自然语言即可获取洞察。
支持智能推理:AIChat基于体系化的指标和维度,能够自动归因、模拟推演,输出深度结论。

二、三层指标体系架构详解
我们将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,从上至下依次为:战略层 → 业务层 → 数据层。每一层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和输出物。
1. 战略层:定义“为什么”
战略层关注企业整体目标,通常由管理层设定,体现为关键绩效指标(KPIs)。例如:
提升客户资产规模
提高交易活跃度
优化产品收入结构
增强客户满意度
这些目标需转化为可衡量的战略指标,如“客户户均资产增长率”、“高净值客户留存率”、“客户满意度指数”等。
2. 业务层:定义“做什么”
业务层将战略指标拆解为具体业务场景中的执行指标。这一层关注的是“在什么场景下、谁、需要什么数据”。
例如,在客户运营场景中:
场景:精准营销潜力客户
问句:“近半年有过大额转账入金但交易不活跃的客户有哪些?”
对应指标:客户资产区间、交易频率、转账金额。
维度:时间、客户等级、行为标签。
业务层指标通常以“指标-维度”对的形式存在,便于AIChat理解和解析。
3. 数据层:定义“有什么”
数据层是体系的基石,负责将业务指标落地到具体的数据模型和技术实现。包括:
事实表:存储业务过程数据,如交易事实表、客户资产事实表。
维表:存储描述性属性,如时间维、客户维、产品维。
数据字典:明确每个字段的名称、类型、口径和来源。
三、基于业务场景的指标拆解示例
场景:北京分公司业绩表现分析
用户问题:“北京分公司业绩表现如何?”
预期分析结论: “较上月业绩大幅下滑,不及预期”
现在,我们将其对应到三层架构:
1. 战略层:定义“为什么”要分析这个场景
核心战略目标: 这个分析场景直接服务于公司的顶层战略目标,例如:
- “优化产品收入结构” - 通过分析分公司的业绩构成,判断高价值业务(如新单创费)的贡献度。
- “提升客户资产规模” - 分公司的业绩表现(如新单创费)是驱动整体客户资产增长的关键动力。
战略层指标: 为了衡量上述目标,我们定义了高层级的战略指标。在这个场景中,核心的战略指标就是 “业绩”,它通常会被具体化为:新单创费、客户资产规模增长率、高净值客户数量等。
战略层输出物: 我们明确了分析北京分公司业绩的 “原因”——是为了监控和保障公司核心战略指标(如收入、资产规模)的健康度。
2. 业务层:定义“做什么”来分析
业务层负责将战略层的抽象指标“业绩”,拆解为可被业务人员理解和使用的具体问题、指标和维度。
指标维度拆分:
【维度】:时间(本月)、机构(北京分公司)
【指标】:业绩(如新单创费、交易量)
【知识库配置】:新单创费、客户数量、交易金额等
业务层输出物: 我们定义了为了回答战略层问题,需要做什么——即,在“分支机构绩效监控”这个场景下,我们需要查询“北京分公司”在“本月”的“新单创费”和“交易笔数”等指标。
3. 数据层:定义“有什么”数据来支撑
数据层确保业务层的所有问题都能找到准确、可用的数据来源,并将其组织成易于查询的结构。
模型设计:
【事实表】:保费表、交易事实表
【维表】:时间维度、机构维度、客户维度
【度量】:新单创费、交易笔数、资产规模
数据字典示例:
字段名称
|
字段英文名称
|
数据类型
|
业务口径
|
来源系统
|
|---|
新单创费
|
new_premium_fee
|
decimal
|
当月新单保费收入
|
核心业务系统
|
交易笔数
|
trade_count
|
int
|
当日交易总笔数
|
交易系统
|
客户等级
|
customer_level
|
varchar
|
基于资产规模划分
|
客户管理系统
|

四、案例:证券客户管理场景实战

AIChat自动输出归因分析:
“高净值客户数量增长主要由新开户驱动,但新客户资产较低,拉低了整体户均水平。建议加强存量客户的资产提升策略。”
五、总结:体系是智能数据应用的“灵魂”
没有体系的数据是混乱的,没有数据的体系是空洞的。“战略-业务-数据”三层指标体系,正是AIChat能够实现“对话即洞察”的核心基础。
它让数据变得:
可理解:业务语言与数据语言统一
可追溯:从战略到字段,全程映射
可智能:支持自动归因、模拟推演
下一篇预告
在下一篇《03 | 模型篇:如何训练一个“懂金融”的AIChat模型?》中,我们将深入探讨:
如果你正在为数据应用的“最后一公里” 而困扰,欢迎持续关注本系列。我们将带你一步步搭建智能数据平台,让数据真正成为每一个决策者的“母语”。
光说不练假把式! 专属「AIChat入门闯关计划」已开启,快来亲手解锁AIChat的强大能力吧! |